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 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各族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向中国人民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广大青年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
■ 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 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迫切需要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5日上午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各族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向中国人民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习近平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习近平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广大青年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
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华北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注重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
上午9时20分许,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校长刘伟陪同下,首先来到立德楼,观摩思政课智慧教室现场教学。习近平同青年学生一起就座,认真倾听并参与讨论,对学校立足自身优势,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打造高精尖水平思政课的做法表示肯定。他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希望人民大学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止于至善,为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提供更多“金课”。也鼓励各地高校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习近平勉励同学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
中国人民大学校史展设立于学校博物馆内。习近平来到这里,详细了解学校历史沿革、建设发展和近年来教学科研成果等情况。习近平强调,中国人民大学在抗日烽火中诞生,在党的关怀下发展壮大,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一定要把这一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传承好,守好党的这块重要阵地。要加强校史资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党创办人民大学的故事,激励广大师生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
在博物馆门前广场上,习近平看望了老教授、老专家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代表,并同他们亲切交谈。看到老教授、老专家身体健康、精神矍铄,习近平非常高兴。他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历来是人才荟萃、名家云集的地方。老教授、老专家们为党的教育事业付出了巨大心血,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中青年教师向老教授老专家学习,立志成为大先生,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上不断创造新业绩。习近平强调,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有世界一流的大师。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强中青年教师骨干的培养,把人民大学打造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领域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以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文献馆藏为主,有藏书410余万册。习近平来到这里,考察馆藏红色文献、古籍集中展示,察看现代化检索平台和复印报刊资料等数字化学术资源,听取学校加强文献古籍保护利用,促进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等情况介绍。习近平强调,人民大学馆藏红色文献,鉴证了我们党创办正规高等教育的艰辛历程,是十分宝贵的红色记忆,要精心保护好,逐步推进数字化,让更多的人受到教育、得到启迪。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古籍典藏的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加强学术资源库建设,更好发挥学术文献信息传播、搜集、整合、编辑、拓展、共享功能,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学术资源信息平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随后,习近平来到世纪馆北大厅同中国人民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高铭暄、经济学院教授赵峰、新闻学院博士生周晓辉、哲学院本科生王海蓉先后发言,现场气氛轻松热烈。
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中国人民大学从陕北公学成立之初就鲜明提出要培养“革命的先锋队”,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培养“万千建国干部”,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培养“国民表率、社会栋梁”,再到新时代提出培养“复兴栋梁、强国先锋”,始终不变的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展现了“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希望中国人民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成为人大师生的自觉追求。
习近平指出,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迫切需要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习近平强调,好的学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有一支优秀教师队伍。对教师来说,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有爱才有责任。广大教师要严爱相济、润己泽人,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
习近平指出,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
习近平离开学校时,道路两旁站满了师生,大家激动地向总书记问好,齐声高呼“青春向党、不负人民”、“复兴栋梁、强国先锋”,习近平向大家挥手致意,掌声、欢呼声在校园内久久回荡。
王沪宁、丁薛祥及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有关活动。
(来源:《人民日报》,2022年4月26日第01版)
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成为自觉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在中国人民大学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4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希望中国人民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成为人大师生的自觉追求”。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师生们进一步增强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师生们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中国人民大学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要牢记嘱托,把全体师生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把各项工作的重点更加有力地集中到“打造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领域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上来。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华北大学。大家表示,人大校史就是一代代人大师生矢志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奋斗历史,这是人大师生的无上荣光。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中国人民大学的办校历程,强调始终不变的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展现了‘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表示,人民大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我们一定会把这一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传承好,守好党的这块重要阵地。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朱信凯说,我们有坚定的信念与决心相信,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办的具有红色基因的高校一定能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高校一定能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中国人民大学注重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中国人民大学广大师生表示,要通过实际行动,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这既是对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更是巨大鞭策。”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受鼓舞。“我们要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
“把人民大学打造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领域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是总书记对我们寄予的厚望,我们备受鼓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杨光斌表示,作为研究中国国内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的学者,自己将注重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
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
“总书记来到我们身边,深入思政课堂,与我们一起交流讨论,大家很激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思政课授课教师王易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在思政课建设方面拥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我将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坚定理想信念,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为讲好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思政课贡献力量。”
思政课上,习近平总书记勉励人大学子,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杨欣雨在现场聆听了总书记讲话后深受鼓舞:“青年一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的生力军,我们要主动学好思政课,把青春书写在祖国大地上,努力成长为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的时代新人。”
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高铭暄1951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研究生,1953年留校任教。高铭暄说,“我要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2019级本科生、座谈会发言代表王海蓉表示,我们要担当起大国青年的时代责任,扎根祖国大地,把自己的所学所思应用到实践中去,做无愧于时代使命的强国先锋,跑出我们这代人的最好成绩!
“党办的大学请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人大的青年奋进前列、奉献担当!”师生们一致表示,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始终奋进在新时代前列,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断增强志气、骨气和底气,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来源:《人民日报》,2022年4月26日第02版)
牢记嘱托 踔厉奋发 勇毅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在全国高校和广大青年中引发热烈反响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对高校师生和广大青年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情真意切、语重心长。全国高校师生和广大青年表示,要牢记嘱托,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必须坚定不移地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充分发挥特色优势,进一步引导教师成为大先生,引导广大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
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熊四皓表示,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书育人、科研攻关等工作中,不断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
“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石中英教授说,作为教育研究者,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胸怀“国之大者”,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蔡文成教授表示,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讲好思政课,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
近年来,一些高校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骆小平说,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要不断增强各学段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西安工业大学注重开展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利用校史馆、艺术馆等实践资源讲好“大思政课”。校长赵祥模表示,将继续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完善智慧教室建设,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广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表示,要努力通过实际行动,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高仁表示,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徐俊忠表示,要学深悟透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自己的力量。
“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表示,要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
山东大学正在实施的全球汉籍合璧工程是国家重点文化工程。工程首席专家、山东大学讲席教授郑杰文说,要将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好的学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有一支优秀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有世界一流的大师。
全国模范教师、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薛庆表示,将继续以“四有好老师”标准要求自己,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总书记对广大教师提出殷切期望,更加坚定了我们办师范、兴师范的决心和信心。”陕西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郭建中说,要引导广大教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精心构建师范教育培养体系,为新时代西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邹新娴表示,要牢记总书记嘱托,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努力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我倍感振奋。”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徐本禹表示,广大青年要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3岁的中建二局中建电力防城港核电项目核级焊工朱瑞峰说:“时代呼唤青年坚定理想、努力拼搏、奋勇争先。我们要努力在创新创业中走在前列,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警务支援支队中队长张旗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作为一名青年民警,我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守护万家安宁,保障群众安居乐业!”
“作为宣讲团的一员,我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武汉大学博士生宣讲团团长、哲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张昊表示,要立志民族复兴,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来源:《人民日报》,2022年4月27日第02版)